灭火救援指挥部紧紧围绕“固本强基、提质强能”总要求,始终牢记习重要训词精神,统筹做好岗位练兵、专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及执勤安保等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推动队伍转型升级;圆满完成“1.11”海沧区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爆炸事故、“7.23”翔安真威卫生香原料经营部火灾、建发厦门马拉松赛、九八投洽会等多起重大警情及活动安保执勤工作。
支队下属2个单位及4名同志被国家局表彰为2023年度执勤训练先进集体和个人;万福同志代表国家队出征第19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以卓越的表现助力中国代表队首夺男子团体总冠军并个人荣获男子4×100消防接力金牌及手抬机动泵打靶银牌;支队比武集训队在总队岗位练兵“龙虎榜”比武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应用体能及操法、高层(多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调派三项试点成果在全省队伍实战化教学成果交流现场会上展示,得到总队领导一致好评;与集美大学联合开展的《转制背景下消防救援队员职业体能训练体系研究》课题已通过福建省科技厅验收;支队水域救援专业队在总队能力考核中名列前茅,被总队通报表扬。
年内,支队先后组织并且开展山岳、水域、指挥员、攻坚组、安全员、尖兵等岗位及骨干培训,邀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刘晋军教授、兄弟支队战训骨干、新能源企业技术专家来队授课指导,累计培训指战员277人次;选送52人次参加国家局和总队救援技术和师资力量培训,全面加强战训骨干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监察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成立工作专班,充分的利用4G单兵图传、5G作战记录仪、无人机、营区监控、公安道路监控等视频传播和监控设备,或采取直插现场的方式,全流程掌握队站现场作战行动。
支队将全市17家街镇专职队、5支企业专职队、9支民间救援队伍及2000余家微站全面纳入指挥调度体系;指导全市17支镇街专职队、551个村居微型消防站开展“防消宣”一体化工作,通过内部挖潜,实现了防火、灭火良性互动、提质增效。为全市所有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8000余名队员覆盖式安装“厦门消防”APP,实现接处警系统“一键调派”,全方面提升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应急响应能力和灾情反馈水平。年内,调度参与处置警情2279起,联调处置率达97.7%,充分的发挥了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打早打小”能力水平。同时,支队还联合多部门开展高速公路灭火救援、隧道灭火救援、海上灭火救援、新能源企业灭火救援、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山岳救援、水域救援等综合演练,全面检验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支队通过建立重要警情响应机制,完善响应对象、岗位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建立“重要警情响应通知模块”,并将重要警情等级响应与移动“云MAS”系统融合,发生重要警情时,第一时间将岗位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推送给各有关人员,实现警情响应快速、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分工清晰,有效提升支队灭火救援指挥作战效能。为逐步提升接警员指挥调度业务能力,支队建设模拟接处警实战演训平台,组织新入职的接警员开展指挥调度实训,显著缩短了新接警员岗前培训周期;并通过常态化实战演训,确保接警员时刻保持战时敏感状态,全方面提升了接警员引导被困者自防自救能力、指导初期火灾处置能力及后方辅助决策能力水平。
支队针对地下、隧道、水域、大型城市综合体、高层等复杂场所开展应急通信演练12场次,定期对全市队站应急通信装备进行抽查拉动测试,在实战和演练中不断锤炼本领、总结经验,应急通信保障水准不断提升;在全省比武竞赛中,指挥部通信体系搭建项目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严防网络攻击,全力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投入近90万元用于国产化改造替换和北斗设备替换工作,全面提升国产化改造水平。持续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建成智慧消防暨综合处置平台三期项目,完成视频智能融合调度系统建设并向总队申报创新应用,推动市数据管理局投入850余万元,按照“防消宣、训战管”一体化思路,以统建模式开展厦门市“智慧消防”一体化平台建设,并和省“智慧消防”平台相互衔接,拟于3月建成投用,全市智慧消防建设水平不断的提高。